精彩推荐
【北京时间科技记者 王诗尧】10月8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一线城市,在同一天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对此,北京时间做了调查,调查显示,74%的网友不赞同该新政,认为政策不公平,今后会出现打车价格贵、影响出行时间的问题。
10月12日,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今日在参加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活动时表示,希望网约车新政不要一棒打死,希望能慎重,给缓冲时间,再进一步调研。
李克强总理表示,这个问题听到了,基本原则是明确的,会要求有关城市进行研究。
10月13日,互联网实验室主办了《拯救网络约车与拯救共享经济研讨会》, 汕头大学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方兴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支振锋、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助理研究员刘金瑞、独立TMT分析师付亮、北京蓝澍霖公司创始人、首席顾问于忠东等知名专家们对网约车新政进行了激辩。专家们认为,该草案目前还在征求意见阶段,未来很大可能会进行一些调整,但调整不会很大。网约车新政对于轴距、司机户籍等要求过于严格,未来对于网约车的要求应该趋同于对出租车的要求,网约车政策应首先解决数量、价格、服务质量、服务安全的核心问题,并且,在互联网时代,应该通过技术手段全面开通网上叫车功能。
市场上销售的车辆都应符合网约车标准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北京地区要求网约车司机需有本市户籍、本市牌照;并要求燃油车轴距≥2700毫米;新能源车轴距≥2650毫米;张贴网约车专用标示等。
对此,各网约车平台纷纷回应表示新政过于严格,希望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给予发展空间。
记者查询了解到,新政对于燃油车轴距≥2700毫米的要求意味着以后的网约车基本是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大众迈腾、奥迪A4L、奔驰C级以上的车型,而就连保时捷911、奥迪TT这样的跑车也没有达到网约车的轴距标准。
支振锋对北京时间记者表示,该规定过于严格,由于市面上可以销售的燃油车都是通过检测的,因此都应该符合可以做网约车的标准,并且小排量的车更加节能环保。未来,网约车管理办法应该趋同于对出租车的管理,而不该过于严格。
网约车政策制定应先解决核心问题
2012年,快的打车、滴滴打车等应用相继上线,2014年2月,国际打车软件优步(Uber)正式进入中国,网约车行业快速发展。2016年7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网络约车行业在中国开始合法化,共享经济中国政策领全球之先,令人欣喜。
但是,短短一个月时间,滴滴购并Uber,竞争实质性死亡,产业迅速走向垄断。而随着10月网络约车新规出台,地方细则草案亮相,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行业的创新进程。
对此,朱巍表示,对于共享经济这样一个新兴产业的立法,要有法律底线。首选要合法,进而要合理,最高要合情。新政草案涉及经营歧视、劳动权歧视和车型歧视,有待商榷。
于忠东表示,首先,我国的反垄断法的立法需要大幅修改,垄断导致网约车涨价、加价等问题,社会不应当允许任何垄断。随着网约车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司机上路拉活儿造成了交通拥堵,平台对司机审核不严格、司机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乘客的出行安全降低等。
刘金瑞认为,网约车政策制定应首先对网约车的核心问题进行监管,如控制数量、价格、服务质量、服务安全等。
共享经济要以合法为基础
一直以来,北京对网约车还并没有具体的监管措施,此次管理部门针对各地网约车出台管理细则之后,出行行业将面临新变局。
支振锋认为,一个行业发展应该有一定的制度约束,但必须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之内去做。现有法律和新兴产业之间的空白,必须靠宽容和创新来去解决,而不是靠禁止来解决,不利于互联网创新。
刘金瑞表示,经营性网约车并不是共享经济,未来管理部门应该创新监管理念,倒逼出租车改革,确定网络平台合业态相适应的责任,运用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如构建交通大数据监管平台。
付亮表示,不该把网约车和出租车区分开管理,今后应该通过技术手段全面开通网上叫车功能。
网约车行业需要更充分的市场竞争
据了解,新政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6年10月14日,并将于1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行。北京时间做了一项调查显示,有74%的网友不赞同该新规,认为政策不公平,今后会出现打车价格贵、影响出行时间的问题。有11%的网友认为,新规会对治理交通拥堵有帮助。并且,有56%的网友认为,自己没有生活居住在北京,并不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网约车新规像北京一样严格。
方兴东表示,网络约车的社会性和公共性很强,目前,共享经济尤其网络车在中国模式仅是一个实验阶段,还有众多的可能性,需要通过更多的竞争把这种可能性充分的释放出来。网约车作为一个代表了各方利益的、代表未来的一个新兴行业,在跟一个传统行业(出租车)博弈的时候,只有充满活力、充满竞争,才能够有一个最大的保护伞和最大的扭转机会。这时候需要中国的网约车平台,自身拥有高境界的使命和价值观,才能重新能够引领行业。
业内人士认为,各方的提议交到决策部门后,也许政策会进行微调,如今还不是最后的结论,但是预计管理部门对草案的调整不会很大。
网约车发展大事记
2011年底,国内首款移动打车应用摇摇招车成立,移动打车首先在一线城市兴起。
2012年,快的打车、滴滴打车等应用相继上线,移动打车行业快速发展。
2013年5月,国内大小打车软件多达数十款,投资公司和互联网巨头纷纷介入移动打车应用行业,它们争端用户的战争爆发。同年底,快的打车收购大黄蜂打车。
2014年2月,国际打车软件优步(Uber)正式进入中国。
2014年,双寡头形成。阿里支持快的滴,腾讯支持滴滴。快的、滴滴、优步相继推出了“专车”服务,从一开始只在一线城市运行,后逐渐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广。
2015年2月14日,滴滴快的合并,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未上市公司并购案。
2015年10月8日,滴滴快的拿到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牌照,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网络约租车平台资质的公司。
2016年3月14日,交通部运输司司长刘晓明答记者问时指出,网约车的管理既要考虑到互联网企业的服务特点,也要考虑到出租汽车区域管理的特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2016年7月28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专车合法化”终被认可。
2016年8月1日,滴滴和优步中国宣布合并。滴滴就此成为第一家BAT共同投资的企业。
2016年10月8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出台网约车管理细则,四地网约车管理齐升级。次日,天津、杭州、重庆也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