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QQ:165687462 | 合作热线:0755-8369270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今日深圳 | 娱乐星闻 | I T资讯 | 名企之窗 | 深圳教育 | 旅游资讯 | 社区活动 | 美食乡村 | 公益活动 | 时尚奢华 | 品牌消费 | 数码电子 | 体育快报 | 汽车之家 | 房产家居 | 女性母婴 | 健康养生 | 智能科技 | 文化艺术 | 深圳交通 | 原创活动 | 最近更新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南山 > 文化艺术 > 深圳文化 > 正文
12学者合写通俗版中国历史
阅读 2015/1/10 15:56:29来源:深圳在线 作者:牛海滨

  由历史学家李学勤和出版家郭志坤主编、12位学者合力撰写的通俗版中国历史《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自2007年筹备策划,历时7年成书,目的是给普通大众提供一部“可信的通俗版历史”。

  当前市场,历史图书种类繁多、体裁多样,但是,由中国学者撰写的通俗中国历史读物并不多。该丛书总策划兼主编郭志坤先生指出,《细讲中国历史丛书》的编写,主要是有感于目前市场的“史学乱象”,面对各种恶搞、颠覆、虚无主义的干扰,历史学者如果再不出来讲,历史就真不成样子了。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主编李学勤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说,历史虽不能吃,也不能穿,实际却是社会大众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特别在今天,学者有必要走出书斋推动历史学“面向大众”。

  学者和出版家“情投意合”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的两位主编,一位是着名的历史学家,一位是学者型的出版家。回顾起这套书编写的缘起,郭志坤回忆说,2007年国庆节之后,他专程到北京李学勤先生家中,商讨共同编写一套给大众的通俗版中国历史。两人对当前市面历史类图书的弊端深有同感:古史难以阅读,专着严肃有余而可读性不足,业余写手的着作能吸引人但学术性不够乃至不可信。要真正发挥历史学的效用,回应社会大众读史的热情,就要求提供既可信又好读的历史读本。市场和读者强烈呼唤着由中国学者撰写的可信而又通俗好读的中国历史读本。

  郭志坤说,他和李学勤先生可谓是“情投意合”,随即投入到策划编写工作中。其实,请学者做通俗历史有点“费力不讨好”,因这类作品不被列入学者考评体系,很多学者并不愿意执笔。在两位主编的努力下,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多方物色作者,从专业水平、写作能力和史学普及的热情等诸方面综合考察比对,筛选了12位优秀学者,共同撰写这套历史丛书。为质量考虑甚至几易作者,尽最大可能达到预定目标。

  李学勤是着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

  为了把握丛书内容,有利于丛书撰稿编辑的顺利进行,两位主编对各个朝代进行总结,列出了各个朝代的重点事件、着名人物以及反映当朝社会生活的成语典故,并对各朝代历史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逐一列出,写出了近四万字的“备编资料”,以供作者撰稿和编辑审稿参考使用。并专门去国家博物馆及多个省市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实地了解有关中国历史的布展内容,拍摄有关图片。最终搜集有关中国历史的文物图片近万幅,从中选出能反映历史内容且清晰度强的图片4000多幅。最终成书,每一册书里图片的比重就占了1/4至1/3。此外仅仅为了丛书编写,还编发十余期“编纂简报”,以随时掌握作者的写作进度和风格体例。

  李学勤先生说,这十二册书是一个整体,作者在上下五千年的一个“通”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对于内容的架构和文字作风也下了一番苦工夫,相信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体认到作者的用心。

  “细讲”有什么与众不同

  郭志坤解释了“细讲”的用意:就是用有限的篇幅,“仔细精到、实事求是”地讲,不是“胡说、乱说”,该详的详,该略的略。

  两位主编之前就达成一个共识:要组织专业队伍来撰写这套中国历史,确保内容的真实可信并能吸收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克服了重重障碍后,“细讲中国历史丛书”遴选的12位相对比较合适的作者,均为对中国历史素有研究且有志于通俗历史写作的专家。他们中有的是学殖精深、卓有建树的史学名家,有的是常年立足于三尺讲台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有的还是以“滔滔以言”享誉学界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其中多为年轻的历史学博士。由这样一个“教师团队”来担当编写中国历史读物的重任,当得起,也信得过。

  在史学理念和写法上,郭志坤表示,《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有几个鲜明特点:首先,突破早期历史语焉不详的局限,对中国远古历史和中华文明源头进行了集中探究,五千年“中国梦”的源头将越发清晰。李学勤先生曾有个有趣的比方:大多数人只晓得“中国历史的下半身”,不晓得“中国历史的上半身”。是指国人对秦统一中国之后的2000多年历史相对较为熟悉,但对先秦历史了解并不多。作为中华历史的源头,不把这个“上半身”搞清楚,就解决不了“我们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的问题。所以,《细讲中国历史丛书》部分吸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将夏、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单独分册,以五册、约百分之四十的篇幅介绍先秦历史,使得早期中国历史分量十足。

  同时,该丛书突破了“唯帝王”和“否帝王”两个极端的局限,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帝王不再是历史叙述的主线,农民战争也并非历史的第一推动力,历史的丰富、复杂性和历史人物的本来角色是丛书要着力展现的内容。此外,在“突破长期分裂历史叙述的局限”、“突破中原文化中心论的局限,强调民族交流融合”、“突破历朝历代官方(修史)文献的局限,注重正野史兼用”上,《细讲中国历史丛书》在不常为人注意的角落给读者带来许多意外惊喜。

  这套丛书究竟通俗在哪儿

  当然,这套丛书的最根本定位是“中国学者撰写的通俗版中国历史”,究竟通俗在哪儿呢?

  郭志坤介绍,首先,每册的文字不足20万字,便于携带和阅读。第二,丛书采用章节结构的叙史形式,辅之以专题为目,从目录中就一目了然书中的大概内容,并能从史料中快速把握主题和中心。第三,丛书行文强调平实流畅,注重“故事取胜”,以真实的历史故事吸引人、感动人。第四,丛书行文强调生动性、可读性和个性,作者在书中根据需要选择对某些人和事加以细讲,有介绍评说,有释惑,有纠正误解,有典故分析,还有神话诠释。此外,每册还配有200多张珍贵图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文字、精彩珍贵的图片、简明扼要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写法,使其成为从专业研究者到普通的历史爱好者都能接受的中国历史读本。

  李学勤说,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辉煌而且源远流长的文化,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过丰富卓越的贡献,我们有义务把这样的史实告诉社会大众。社会大众需要历史,历史学者、史学着作自当“面向大众”。而“面向大众”与“通俗化”是结合在一起的,要想真正做到“面向大众”,历史着作就必须在语言和结构上力求“通俗化”。但是,“通俗化”并不意味着降低历史学着作的学术水准,相反的,通俗化的历史作品实际是对作者设立更高的要求,绝不是轻易就能够做到的。

  郭志坤先生则认为,通俗而雅,是这套丛书的一大特色。雅者,正也。通俗,不是低俗,亦不是庸俗,它是建立在科学和学术的基础上而展开的。“把应该让读者知道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观念用最浅显明白的方式告诉读者,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强调的通俗。”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7-2019 www.szol.net 深圳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15080520号